哪些人曾经加九锡(含被提议)?

九锡是中国汉朝、晋朝等朝代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赏赐。“锡”同“赐”。九锡包括一锡车马,再锡衣服,三锡虎贲(三百人的护卫军),四锡乐器,五锡纳陛(台阶),六锡朱户(朱漆大门),七锡弓矢,八锡斧钺,九锡秬鬯(音炬倡,黑黍所酿的香酒)。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,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。

又《后汉书》章怀注九锡一曰车马,二曰衣服,三曰乐器,四曰朱户,五曰纳陛,六曰虎贲,七曰斧钺,八曰弓矢,九曰秬鬯,顺序稍有不同。

纳陛: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“九锡”之一。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,纳之于檐下,不使尊者露而升,故名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诸侯之有德,天子锡之,一锡车马……五锡纳陛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朱户、纳陛。” 颜师古 注引 孟康 曰:“纳,内也,谓凿殿基际为陛,不使露也。”一说,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,便于上殿。见《文选·潘勗〈册魏公九锡文〉》“是用锡君纳陛以登” 李周翰 注。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。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又以 端 躯体洪大,宫庭阶戺稍峻,特令梓人为纳陛。”此为木制者。
【才疏学浅,搬运自百度百科】

以下内容由软件从主流史料检索关键字得到,欢迎补正:

西周:

周文公旦(曹操认为周公是受九锡的第一人,“夫受九锡,广开土宇,周公其人也。”(《辞九锡令》,《魏志·武帝纪》注引《魏书》))

西汉:

王莽

东汉:

曹操、张津、士燮

(看了评论特别说明一下:

《晋书》卷一十五<地理志>下:建安八年,张津为刺史,土燮交趾太守,共表立为州,乃拜津为交州牧。(建安)十五年,移居番禺,诏以边州使持节,郡给鼓吹,以重城镇,加以九锡六佾之舞。
《艺文类聚·卷六·州部·交州》引苗恭《交广记》:“建安二年,南阳张津为刺史。交阯太守土燮表言:‘伏见十二州皆称曰州,而交独为交阯刺史,何天恩不平乎?若普天之下,可为十二州者,独不可为十三州?’诏报听许,拜津交州牧,加以九锡,彤弓彤矢,礼乐征伐,威震南夏,与中州方伯齐同,自津始也。”

之前看朱子彦《九锡制度与汉魏禅代–兼论九锡在三国时期的特殊功能.pdf-全文阅读》等文,一直以为被加九锡的是士燮,现在看来又好像应该是张津。但建安十五年是210年,张津还在吗?还是两个都加了?

大越史记全书·外纪卷之三》:津好鬼神事,常著绛帕头巾,鼓琴烧香,读道书,云可以助化。为其将区景所杀。
资治通鉴·卷六十六》:津好鬼神事,常著绛帕头,鼓琴、烧香,读道书,云可以助化,为其将区景所杀。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为刺史。
水经注·泿水》引王范交广春秋》:巨有都督区景,勇略与巨同,士为用,骘恶之,阴使人请巨,巨往告景,勿诣骘。骘请不已,景又往,乃于厅事前中庭俱斩,以首徇众,即此也。
三国志·士燮传》:建安十五年,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。骘到,燮率兄弟奉承节度。而吴巨怀异心,骘斩之。

鉴于刘表208年就去世了,张津应该更早去世才对,建安十五年的九锡加不到他头上,窃以为应该还是士燮受了。

另,本人在此虽然提到了朱某的文章,但并不赞同朱某的刘备诸葛亮宁可牺牲荆州也要坑死关羽的观点。)

曹魏:

孙权、司马懿(辞)、司马昭(多次辞后接受)

蜀汉:

李严建议诸葛亮受九锡,诸葛亮拒绝。

东吴:

公孙渊(拒绝,杀使者)

西晋:

司马伦、司马冏、司马颖(两次辞)、司马越、陈敏(自己加的)

东晋:

桓玄、刘裕

桓温索求九锡,未果。

前赵:

张茂、石勒

后赵:

张骏(拒绝,扣留使者)、石虎、石遵

前秦:

乞伏乾归

后秦:

谯纵

南朝宋:

萧道成

南朝齐:

萧衍

南朝梁:

侯景、陈霸先

北魏:

冯熙(追)、刘昶(追)、胡国珍(追)、元澄(追)、尔朱荣(暗示索要,追)

东魏:

高欢(辞,追)、高澄(追)、高洋

北周:

杨坚

隋朝:

李渊、王世充

唐朝:

钱镠、朱全忠(多次辞,是否最终接受待考,鉴于拒绝前曾放言“不加九锡就不能做天子吗”并杀死策划九锡的下属,很可能没有)

杨吴:

徐知诰(辞,是否最终接受待考)

南宋:

前后有人谋求为权臣秦桧、韩侂胄加九锡。

明朝:

有人谋求为大宦官魏忠贤加九锡,且相关诰命皆拟九锡文。

来自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253864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